《獅子山下的黃大獅》
香港生死學協會承蒙黃大仙區區議會撥款資助,在地區推動生死教育,早前邀請到註冊社工及著名畫師以黃大仙作背景,製作了一本名為「獅子山下的黃大獅」的生死教育繪本,希望區內居民能透過繪本故事與孩子打開死亡相關的話題。大家可到以下區議員辦事處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4】《最後的告別》
收到作者 #貓珊 的通知和網絡媒體的消息,得知期待以久的《最後的告別》終於印刷出版了。從構思到成品已經是4年的光景,比起懷孕生產更長時間,有著很多感觸和感動。但看見《最後的告別》的誕生,總算是個完美句號。
感謝作者貓珊的創作及毅力、 #綠腳丫 柯佳列的推動、 #木棉樹出版社 對《最後的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3】《彩色糖果的約定》
心裡常想到孩子可能在不知情或在不知所措中得知和親人離世,然後又匆匆道別,而這個道別卻要待很長的時間才再相遇重逢。所以在兒童哀傷輔導中,我很著重結案的準備,很希望能和每個孩子正式及我們獨有的方式說再見。
多數時候,我們會為對方送上手作的禮物或祝福。更多的談及和想像將來我們會在什麼時候、地方及場境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2】《The Invisible String》
人在世界上活著,期盼能與身邊的人有著連繫,彼此和諧共處、真誠地分享交流,用愛心連結,何等美好。
《The Invisible String》用了一個簡單的比喻,你和我和他之間其實有一條「看不見的線」連繫著,只要我們互相記掛對方,有愛在我們中心,沒有任何東西
會成為阻隔。不論上山下海,千里之外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1】《小魯的池塘》
《小魯的池塘》其實是一本講朋友患病及去世的繪本。喪朋友對比於喪親人及喪動物真的很少在兒童階段發生。因此,我們都很容易忽略朋友的去世也對孩
子的影響同樣深遠。
在我記憶之中,每一兩年也會有兒童/青少年因為朋友的死而尋求輔導,對家長來說可能認為朋友不像親人般朝夕相見,所以無理由孩子的哀傷反應如此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0】《跟爺爺說再見》
之前分別介紹了喪父,喪母,喪祖母的繪本(因為期數所限,未能介紹太多繪本,只可以推薦一些我特別喜歡的)。今期就介紹喪祖父的繪本吧!
這本繪本和《媽媽變成鬼》有點相似,而我個人較喜歡《跟爺爺說再見》裡表達的方式。很多時候當喪親者不知逝者死後去了哪裡,而且還在世上飄飄下或遊盪,心裡會很不安及擔心逝者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9】《永遠記住你的好》
動物是人類要好的朋友,現今社會不少家庭也有養動物,不單貓狗、還有烏、魚、龜、爬蟲類及其他等。這樣,動物變成了家庭其中的一員,這個有血有肉的生命,如我們用心照顧及和牠好好相處,牠的離世同樣引發我們的哀傷。
《永遠記住你的好》是一本談寵物離世的繪本,值得推介它的地方是故事中父母在送別狗狗的過程中鼓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8】《就像在天堂》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7】《再見,愛瑪奶奶》- 喪祖母/外婆
除了哀傷輔導的工作,我們都會陪伴臨終病人及家屬。其實,在照顧臨終病人的過程中,大人及孩子也承受很大的壓力及創傷。壓力來自愛莫能助,又怕自己照顧不周,顧此失彼。創傷來自病者的身心改變及反應,家屬不知如何調節及回應等等,因為大家都未曾面對過「病、老、死」。
《再見,愛瑪奶奶》透過一隻家貓的眼睛帶著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6】《小傷疤》- 喪母
今個星期推薦的生死教育繪本是《小傷疤》,我最欣賞它的地方是作者對孩子及家庭的觀察及敏感度。是一本我認為有按兒童發展及成長需要而製作的書籍,可惜的只是文字多了一點,但我估計是作者很希望一次過幫助家長及孩子,所以將他想表達的東西全部放進繪本裡。因此,建議家長先行閱讀,再按孩子的理解及情況來說故事,不用每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5】《媽媽做給你》- 喪母
上回介紹了作者長谷川義史創作《天國的爸爸》,今次介紹他的另一繪本《媽媽做給你》。我每次看這書時都會感動落淚,其實它是《天國的爸爸》的前傳,我大膽估計這兩本繪本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吧,他才寫和畫得出其他喪親繪本未能表達的情懷,例如在《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2】《淚湯》- 哀傷
或許《淚湯》不是一本出名及常用的哀傷輔導繪本,加上《淚湯》的文字頗多,也很有說教或談道理的感覺。不過我還是強烈推介《淚湯》作為其中一本有圖有字的哀傷繪本。
作者是一位在哀傷輔導領域工作逾30年的護理師,她深明每個人的悲傷都是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恐龍上天堂 — 了解與面對死亡的最佳指南》- 生死概論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4】《天國的爸爸》- 喪父
單單從書名已經知道主角的爸爸已經去世。而主角大約9至10歲左右,他的爸爸可能在前一兩年去世,但書本沒有交代死亡的原因。
繪本的內容似是主角在寫一封信給身在天國的爸爸,交代他自己和家人的近況,請爸爸放心。主角描述自己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