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景山下》、《小葵星》、《落葉小島》
香港生死學協會承蒙 葵青區議會 撥款資助生死教育繪本創作,製作了以荔景、葵涌及青衣為背景的繪本,《荔景山下》、《小葵星》及《落葉小島》,一套三本以「家庭生死教育」、「24週以下 流產胎」及「疫症與分離」為主題,並可在本會網站https://hkldsa.org.hk 下載PDF版本,或於三月份到葵青
《獅子山下的黃大獅》
香港生死學協會承蒙黃大仙區區議會撥款資助,在地區推動生死教育,早前邀請到註冊社工及著名畫師以黃大仙作背景,製作了一本名為「獅子山下的黃大獅」的生死教育繪本,希望區內居民能透過繪本故事與孩子打開死亡相關的話題。大家可到以下區議員辦事處及社福機構派發點索取,數量有限,每人限取一本。 派發地點: 1. 許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4】《最後的告別》
收到作者 #貓珊 的通知和網絡媒體的消息,得知期待以久的《最後的告別》終於印刷出版了。從構思到成品已經是4年的光景,比起懷孕生產更長時間,有著很多感觸和感動。但看見《最後的告別》的誕生,總算是個完美句號。 感謝作者貓珊的創作及毅力、 #綠腳丫 柯佳列的推動、 #木棉樹出版社 對《最後的告別》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3】《彩色糖果的約定》
心裡常想到孩子可能在不知情或在不知所措中得知和親人離世,然後又匆匆道別,而這個道別卻要待很長的時間才再相遇重逢。所以在兒童哀傷輔導中,我很著重結案的準備,很希望能和每個孩子正式及我們獨有的方式說再見。 多數時候,我們會為對方送上手作的禮物或祝福。更多的談及和想像將來我們會在什麼時候、地方及場境再次踫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2】《The Invisible String》
人在世界上活著,期盼能與身邊的人有著連繫,彼此和諧共處、真誠地分享交流,用愛心連結,何等美好。 《The Invisible String》用了一個簡單的比喻,你和我和他之間其實有一條「看不見的線」連繫著,只要我們互相記掛對方,有愛在我們中心,沒有任何東西 會成為阻隔。不論上山下海,千里之外,甚至死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1】《小魯的池塘》
《小魯的池塘》其實是一本講朋友患病及去世的繪本。喪朋友對比於喪親人及喪動物真的很少在兒童階段發生。因此,我們都很容易忽略朋友的去世也對孩 子的影響同樣深遠。 在我記憶之中,每一兩年也會有兒童/青少年因為朋友的死而尋求輔導,對家長來說可能認為朋友不像親人般朝夕相見,所以無理由孩子的哀傷反應如此強大。但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0】《跟爺爺說再見》
之前分別介紹了喪父,喪母,喪祖母的繪本(因為期數所限,未能介紹太多繪本,只可以推薦一些我特別喜歡的)。今期就介紹喪祖父的繪本吧! 這本繪本和《媽媽變成鬼》有點相似,而我個人較喜歡《跟爺爺說再見》裡表達的方式。很多時候當喪親者不知逝者死後去了哪裡,而且還在世上飄飄下或遊盪,心裡會很不安及擔心逝者靈魂的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9】《永遠記住你的好》
動物是人類要好的朋友,現今社會不少家庭也有養動物,不單貓狗、還有烏、魚、龜、爬蟲類及其他等。這樣,動物變成了家庭其中的一員,這個有血有肉的生命,如我們用心照顧及和牠好好相處,牠的離世同樣引發我們的哀傷。 《永遠記住你的好》是一本談寵物離世的繪本,值得推介它的地方是故事中父母在送別狗狗的過程中鼓勵孩子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8】《就像在天堂》
近日收到令人難過的消息,認識的喪親兒童入院幾個星期了,病情反覆,孩子和母親也擔憂受苦了。另外,得知一位敬愛敬重的老師患病。為了這些事,哭了又哭,因心愛他們,不忍看見他們受苦。 這時,老師傳來了和女兒的對話,使我反得安慰,也讓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本繪本《就像在天堂》。天堂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那裡有天使唱歌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7】《再見,愛瑪奶奶》- 喪祖母/外婆
除了哀傷輔導的工作,我們都會陪伴臨終病人及家屬。其實,在照顧臨終病人的過程中,大人及孩子也承受很大的壓力及創傷。壓力來自愛莫能助,又怕自己照顧不周,顧此失彼。創傷來自病者的身心改變及反應,家屬不知如何調節及回應等等,因為大家都未曾面對過「病、老、死」。 《再見,愛瑪奶奶》透過一隻家貓的眼睛帶著大家與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6】《小傷疤》- 喪母
今個星期推薦的生死教育繪本是《小傷疤》,我最欣賞它的地方是作者對孩子及家庭的觀察及敏感度。是一本我認為有按兒童發展及成長需要而製作的書籍,可惜的只是文字多了一點,但我估計是作者很希望一次過幫助家長及孩子,所以將他想表達的東西全部放進繪本裡。因此,建議家長先行閱讀,再按孩子的理解及情況來說故事,不用每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5】《媽媽做給你》- 喪母
上回介紹了作者長谷川義史創作《天國的爸爸》,今次介紹他的另一繪本《媽媽做給你》。我每次看這書時都會感動落淚,其實它是《天國的爸爸》的前傳,我大膽估計這兩本繪本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吧,他才寫和畫得出其他喪親繪本未能表達的情懷,例如在《天國的爸爸》他提到太想念爸爸時,在街上曾偶與死去的父親,又提到當他想做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2】《淚湯》- 哀傷
或許《淚湯》不是一本出名及常用的哀傷輔導繪本,加上《淚湯》的文字頗多,也很有說教或談道理的感覺。不過我還是強烈推介《淚湯》作為其中一本有圖有字的哀傷繪本。 作者是一位在哀傷輔導領域工作逾30年的護理師,她深明每個人的悲傷都是獨特的,因此用了煮食 ─ 「熬湯」去比喻過渡悲傷的歷程,鼓勵每個經歷失喪的人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恐龍上天堂 — 了解與面對死亡的最佳指南》- 生死概論
《恐龍上天堂》就像它的書名一樣,是一本向孩子講解生命和死亡的基礎指南。它以生物的原理來說明「活著」就是身體機能正常地運作,「死亡」就是所有身體的機能停止運作。《恐龍上天堂》雖未能帶讀者思考「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和價值,但作為生死教育的入門繪本,卻清晰又廣泛地涵蓋有關死亡的範疇:死亡的原因、面對死亡的心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4】《天國的爸爸》- 喪父
單單從書名已經知道主角的爸爸已經去世。而主角大約9至10歲左右,他的爸爸可能在前一兩年去世,但書本沒有交代死亡的原因。 繪本的內容似是主角在寫一封信給身在天國的爸爸,交代他自己和家人的近況,請爸爸放心。主角描述自己在生活的細節中對爸爸的思念,孩子對爸爸的回憶,很多時候也是生活的點滴,一起去過什麼地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3】《火燒厝》- 紙紮
現正是農曆七月,隨處可見燒街衣的桶,每每帶著3歲半的兒子經過,兒子都會問那些桶有什麼用途,人們又在燒什麼。我多次解釋表示有些人相信人死後還需要在世的人供應日常生活所需,於是就會做些手工及燒給他們的。兒子聽進去,又按著他自己的信仰重新演繹燒街衣這事情,說成是「D人燒野俾主耶穌」。 於是,這本圖文並茂的
Facebook上的生死教育課
「怕死」乃生存之道。相信人的基因早就種著「求生」的本能,如果人對死亡沒有恐懼,生存率肯定很低,缺乏危機意識的人,十條命也不夠用吧!然而,香港人卻有「得閒死,唔得閒病」的生存座右銘,香港人真的不怕死嗎?應該不是,我們只是忙得連對死亡留有少許思索的空間也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內心所追求、所嚮往的嗎?到自
「真.善生」系列1:電視劇【刀下留人】看生死
素來甚少追捧大台連續劇,但偶然下卻開始了【刀下留人】,一看下發覺劇本、對白都充滿著發人深省的生死道理,加上一眾演技派藝人的演繹,更令劇集發揮得淋漓盡致,看得津津樂道。明天是此劇大結局,(提外話:極罕有地,「主角永遠不死」的方程式竟沒用上,花蕊紅在尾二集真的死了,此編排實是難得的突破),筆者就挑來3個
「真.善生」系列2:電視劇【刀下留人】看生死 (續)
大結局總算沒有失望,雖然仍有「一個打廿個不死」,「失驚無神出刀護駕」,「突然良心發現悔改 」等等,但也不太離譜,就放過它吧,而且尾段也真的有驚喜,神秘女子的出現總算首尾呼應,故事完完整整地落幕,成功帶出「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就是命中注定。 . 日前撰寫的「真.善生」系列1:【刀下留人】看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