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posts by 李秀英 (see all)
-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4】《最後的告別》 - 2019 年 11 月 26 日
-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3】《彩色糖果的約定》 - 2018 年 12 月 2 日
- 【生死教育繪本系列12】《The Invisible String》 - 2018 年 11 月 30 日
現正是農曆七月,隨處可見燒街衣的桶,每每帶著3歲半的兒子經過,兒子都會問那些桶有什麼用途,人們又在燒什麼。我多次解釋表示有些人相信人死後還需要在世的人供應日常生活所需,於是就會做些手工及燒給他們的。兒子聽進去,又按著他自己的信仰重新演繹燒街衣這事情,說成是「D人燒野俾主耶穌」。
於是,這本圖文並茂的繪本《火燒厝》值得推介給各位,讓大家知道「道教」及「紙紮」的傳統和意義。《火燒厝》的內容是講述主角的公公是一名道士,而且是一名紙紮巧手,而紙紮用品其實可應用在不同項目上(例如:喜事、喪事及節日等),並不像我這80後以為只是會在拜祭時才出現,及只是用來燒給先人的東西,有種陰陰森森的感覺。
我喜歡這繪本的圖畫很迫真,和我們日常看到的紙紮一樣,似是繪畫加攝影的合體, 真實感十足。而且很 ~有~ 簡潔及有條理地講解了「紙紮」及儀式的意思。在最後,主角的公公更 ~為自己~ 準備好自己的「火燒厝」,讓主角明白人會老,會死,但可以為自己及他人送上禮物,讓靈魂有一個安居的家,是祝福也是安慰。
在兒童的哀傷輔導中,我看見過很多孩子也喜歡做「紙紮」手工,例如:他們會做食物、金元寶、逝者喜愛的東西等。所以,「紙紮」在小孩心中不一定是恐怖,不吉利的東西,可以是表達心意的媒介及藝術品。在世的人藉著製作/購買「紙紮品」,為先人做一點事,是掛念、是心意、是回饋,也是送行的過程,讓自己慢慢從哀傷中復原。

Leave A Comment